(今日/阿里巴巴)yy4480
探索新型城镇化的新路子⚱《yy4480》🔑针对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形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做好党员干部形势政策教育,有助于党员干部准确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助于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一是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的内外环境面临着很多深刻的变化,迫切要求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形势,解决好各种问题和挑战。二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必然要求。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要求,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促使党员干部科学把握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使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党和国家改革发展事业中精准发力,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根本性、关键性、全局性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只有这样,党员教育管理才能不断取得成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科学设计和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总体蓝图,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些重要论述,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与把握,特别是全会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具有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本内涵和意义。一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一切通过人民、依靠人民;二是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国家和社会的命脉所系,一切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二者相互联系、不可或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揭示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法则。然而,人类社会自政党产生以来,只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才具有这种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思想基础与实践源泉,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和执政方向之所在。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具体化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进行国家和社会的管理与建设。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将永葆先进性,并不断巩固和增强执政地位与执政基础。
这里涉及对“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三权的理解问题。我们必须清楚的是,这里的权力三分,不是宪政意义上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离,它涉及政府内部管理三种权力的分离。政治学理论告诉我们,在现代国家,政府是一个执行机构,政府的权力是一种执行权,执行立法机构的意志。由于立法机构的局限,也由于行政事务的纷繁复杂,这导致了立法机构将一些权力授予了政府,使政府获得了作决定的权力,但这种作决定的权力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执行权。因此,在这里,既可以从权力角度去理解三权,也可以从职能角度去理解三权。,其实,只要细想比较就不能理解,在强调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强化执政党的领导非但不矛盾,反而是求实之言,也是经验之谈。
首先,由于生存境遇和认识角度的不同,人们的意见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在社会分工和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民主需要持不同意见的人们之间的妥协,形成某种多数人可以接受的“社会共识”。社会共识不是社会全体成员的意见和观点的一致,而是达成某种相互妥协的方案。在形成社会共识的状态下,人人都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可以通过协商、交换和说服实现部分的目标。如果认为民主就是达到人民思想的完全统一,那是非常危险的。这可能造成一部分人通过所谓“公意”的目标而压制不同意见,从而走向事实上的专制和暴政。,决定还要求——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編輯:Bonini】
相关新闻
- 农民增收最大潜力在制度公平 2023-12-08 08:40
- 经济“新常态”下应注重制度层面改革 2023-12-08 08:32
- 丝绸之路经济带 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2023-12-08 08:48
- 专家预判2014年中国经济 2023-12-08 08:46
- 也说地方债:风险虽可控 举债还待透明 2023-12-08 08:59
相关新发布
- 季晓南:如何看待和解决国企的垄断与腐败 2023-12-08 08:16
- 中国离发达国家还有很长路 2023-12-08 09:10
- 经济学家圆桌谈: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 2023-12-08 08:39
- 三维透视深水区的国企改革 2023-12-08 08:24
- 王一鸣:国际产业变革逼迫中国迈向中高端 2023-12-08 08:27